当前位置:首页 > 策划观点>正文

《湄公河行动》票房反超《爵迹》,口碑终将打败粉丝经济?

壹串通      2016-10-09

  国庆节你去看电影了吗?数据显示国庆7天全国票房15.8亿元,其中,《湄公河行动》靠口碑票房逆袭以5.71亿元成为国庆档冠军,而前期宣传火热的全CG电影《爵迹》获得2.71亿元,不如预期。

  作为粉丝经济的元老级玩家,郭敬明的小说本身就有一大批忠实粉丝,而在电影选角上,他也曾表示,“设法让传播效应最大化”是筛选角色的重要标准。无论是范冰冰,还是吴亦凡、王源等,都在微博上有千万级别的粉丝。《小时代》系列虽然也饱受争议,但是仍然取得了商业上的巨大成功。然而这一次《爵迹》的票房表现,是否意味着粉丝经济已经走到尽头了,口碑才是王道呢?

  电影市场低迷,票价上升,观众在选择上更谨慎

  和去年国庆档相比,今年票房减少2.8亿元,同比跌幅达15.1%。今年电影市场整体低迷,票价上升是主要原因。有数据显示,去年看一场电影的平均花费是17元,今年已经上涨到了21元,这可能是很多人疏远电影院的原因。

  这几年,电影票价的降低主要是因为移动互联网的爆发式增长,各大视频公司纷纷成立影视公司抢占屏幕,再加上电商售票平台加入混战,于是“票补”成为了中国电影繁荣的推动力。据媒体统计,2015年440亿的票房中,大约有30亿到50亿的票房直接来自于补贴,而在2016年这种情况显然没有能力再持续。

  已经被“宠坏”的观众面对突然升高的票价会望而却步,就算消费,在选择影片时会比以前谨慎,希望“值回票价”,更加相信口碑而不再盲目追求大明星。因此低品质的电影可能忽悠一时,却不可能忽悠一世。

  粉丝营销做得好,不如口碑影响力持久

  一部影片的观影群体基本由基础观众、随机观众和口碑观众三部分组成;主创、主演、类型和制作自身会吸引一定的基础观众来观影,加上随机观众的选择,构成了一部影片首日票房。随着影片推向市场,通过购票网站评分、观众评论、社交媒体传播、人际传播等多方面的交互影响,对后续观众是否愿意购票观看起着主要作用,网络口碑和影评已成为决定观众选片的首要因素(占73.23%);首映日后票房的瀑布式下滑,就是因为影评在消费完基础观众后,没能带动口碑观众的消费。而大圣归来,大海鱼棠,百鸟朝凤都是靠口碑后期发力的成功案例。

  影视作品内容为王,不是消费粉丝,而是吸引转粉

  《爵迹》填补中国真人CG电影的空白,在华语电影史上,它已经迈出了一小步,但仍被喷虽技术创新,但内容空洞。靠偶像、颜值或回忆来兜售梦想与情怀,虽有粉丝买单,但若影片内容有硬伤,票房也难以冲高。用好的作品,不断实现路人转粉,才是粉丝经济的真谛,即你不是消费粉丝,而是吸引粉丝。

  《湄公河行动》改编自2011年“湄公河惨案”,荷枪实弹地展示了中国警察如何联合其他三国跨境追捕“金三角”毒枭糯康的过程。有了真实案件的加持,电影的戏剧张力和人物形象都有了更大的展示空间。

  近年来,越来越多的真实案件被搬上银幕,改编自“吴若甫绑架案”的《解救吾先生》、打拐题材的《亲爱的》都是佳作。而韩国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更是敢于揭露社会黑暗,不仅挑战大众心理底线和公共良知,甚至可以改变社会制度。电影《熔炉》改编自韩国聋哑学校性侵案,影片播出期间震惊了整个韩国甚至全世界,最终促生针对性暴力犯罪的《熔炉法》。在不久前侦破的白银市连环杀人案,也将拍成电影,真实的事件通过电影艺术的呈现能够能走入观众心中,引发人们的思考,给时代留下深刻痕迹,就是电影的价值所在。

  其实,不管是不止是做电影,做品牌也是一样,做品牌首先需要企业生产一个好产品出来,有好的品牌口碑,才是王道。

  本文来源于【壹串通品牌营销策划机构

  转载请备注本文链接:http://www.one-link.cn/View/post/967.html

标签:品牌口碑  

我的需求与它相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