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策划观点>正文

中国光伏产业迟到的教训

壹串通   尚孟坤   2015-10-03

  中国光伏产业发展迅速,因为赶上了欧洲市场千载难逢的好机会,又利用我国的劳动力优势,通过创建垂直一体化的产业链,在短时间内,做到世界成本最低,从而使我国光伏产业达到规模世界第一,出货量世界第一。


  壹串通营销专家尚孟坤认为,欧洲市场成就了中国的光伏产业,但当欧洲市场开始萎缩的时候,我国光伏企业就面临了前所未有的危机。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,审视自身,我们发现,没有技术、没有渠道、没有品牌的我国光伏企业,终究会遭遇这样的挑战。

  没有技术

  在中国光伏产业中,形象地说,就是把世界上最先进的生产设备、生产线拿来,快速复制,利用成本优势做到世界第一,实际上扮演的是“世界加工厂”的角色,赚取的只是牺牲国内能源和人力所换取到的微薄“代工费”,从某种角度来说,与温州那些成衣厂性质也差不多。

  光伏行业的核心技术,长期以来掌握在美、日、德等国家中,而我国停留在局部工艺的改进、辅助设备的研发。因为缺少核心技术,我国的光伏企业大多处于微笑曲线的底部,当危机来临,受冲击最大的恰恰是处于微笑曲线底部的太阳能电池和组件生产商。

  回顾09年光伏行业危机,受冲击最小的是欧洲、日本光伏企业,因为有关键技术,尽管市场萎缩但通过抢占中国企业的份额而得以稳定增长。

  没有渠道

  壹串通营销专家尚孟坤认为,我国光伏行业对外依存度相当高,我们大多企业的生存模式是,接到海外订单再生产,以赚取微薄的利润,和传统的贸易没有区别。

  当别人不给订单的时候,我们的光伏企业就只能停业。很被动,没有优势,每当市场风吹草动,最先殃及。我国虽然90%以上的产品销往国外市场,但我们没有自己的渠道,它被控制在别人手里。

  我们不光销售渠道在外,主要的融资渠道也在海外。光伏企业要度过危机,最需要的还是资金的支持,有了资金就可以活到明天。而海外危机,我们也断了融资来源。

  没有品牌

  对于目前的光伏产业,明天虽然很美好,但你得确定今天晚上还活着。我国的光伏企业抗风险能力差,缺少品牌力也是原因之一。

  很多光伏企业家不注重品牌营销建设,认为面对的不是直接消费者所以不需要品牌,其实恰恰相反,因为光伏产品具有普通消费品无可比拟的特殊性与复杂性,这个产业更需要品牌,品牌可以帮助企业构建厂家与购买者之间的信任体系,优秀的品牌甚至可以做到无可替代。

  面对危机,品牌是最好的盾牌,这也是欧洲、日本老牌光伏企业在屡次危急中受冲击力最小的原因之一。因为品牌的背后有它多年积累起来的忠实购买者,有它不容侵占的市场空间,这片比国家领土还坚固的市场空间,或许就可以帮助光伏企业存活下来。

  最近有条振奋人心的消息,郭台铭与香港协鑫集团合作,在行业最低谷的时候进军光伏业,给这个寒夜带来一线曙光。选择协鑫集团,固然是因为它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多晶硅生产商,但也有消息称,此前郭台铭也与英利谈过,但富士康要建自主品牌,英利不同意,谈判无疾而终。看来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自主品牌的重要性,中国的光伏产业内部正在慢慢发生变化,向好的方向发展。

  这是一个迟到的教训。

  有人一针见血地指出,大量所谓的中国光伏企业只是光伏产业里面的“富士康”,赚的是代工的钱。没有技术、没有渠道、没有品牌,我国光伏企业只能是富士康。

  如今富士康要建自主品牌,看来这种模式已经发展到尽头了。

  壹串通营销专家尚孟坤认为,经过这一轮温度很低的“寒冬期”后,仍然能存活下来的光伏企业必然是具有很强核心竞争力的企业,它们在“寒冬期”后能够快速地成长为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企业。

  每一次行业发展的震荡期都会给一些企业带来发展机遇,此次也不例外。

  本文来源于【壹串通品牌营销策划机构

  转载请备注本文链接:http://www.one-link.cn/index.php/View/post/847.html

标签:尚孟坤  

我的需求与它相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