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策划观点>正文

品牌营销,经济低迷时代的新机会

壹串通   尚孟坤   2015-11-01

  有一个老禅师对小和尚说: “向前一步死向后一步亡 你会怎么办?”

  小和尚半晌没回答。

  老和尚笑着说:“你可以向旁边跨一步啊。”

  向旁边跨一步

  发达国家的光伏发展经验表明,光伏产业发展初期,基本都是从产业中某一特定环节切入,较快进入垂直整合阶段,形成完整的、垂直分布的产业链。对国家如此,企业的梦想何尝不是如此。完整的产业链有利于企业理性扩充产能、合理配置资源。

  而实际上光伏产业链中,绝大多数企业在某一个产业环节从事专业化生产或服务,而少有公司能够横跨多个产业环节。而当我们用于安身立命的这一产业环节出现问题,短时间内又无力改变现状,那么最直接的办法就是,向其它的产业环节寻找机会,向旁边跨一步,跳出死劫。

  低迷时代的新机会

  整个光伏产业链越到上游,资本、技术密集型特点越明显,越到下游,劳动力密集型特征越明显。但由于没有技术,上游不容易进去;没有市场,下游生存空间太小,我国光伏企业多集中在产业链的中游,从事晶硅电池片、电池组件生产与组装。在市场好的时候,尚有一定生存空间;一旦市场转冷,最先感受到寒流。生存堪忧。

  因欧洲市场需求萎缩,中国的光伏业从硅片到组件供应商均面临利润被挤压的局面,对大多数电池、组件厂来说,息税前利润已接近于零甚至为负值。反观其它产业环节,虽然短期内硅料价格仍将进一步下降,但多晶硅环节尚有较高的毛利;下游光伏电站因成本不断下降,投资收益率逐渐变得有吸引力,目前有资金实力的硅片、设备厂商,已经纷纷开始介入下游光伏电站的建设。

  有人形容现在的光伏行业是,有人辞官归故里,有人星夜赶科场。有人选择在这个低谷时期进入光伏行业,是因为他们在危机面前看到更多机遇,看到了低迷时代的新机会。

  向微笑曲线两端生长

  长期以来,中国光伏被尴尬地困在“微笑曲线”的低端,大量所谓的中国光伏企业只是光伏产业里面的“富士康”,赚的是代工的钱,这种模式如今已经发展到尽头了,要规避风险,要改变现状,需要向微笑曲线的两端研发和发电延伸。

  光热发电现阶段还存在着巨大的改良空间,研发显得尤为重要。技术进步在新兴产业中扮演着决定性角色,每一次技术革新都有难以预测和控制的因素,所以产业链上游机会,同样会留下空隙给新兴的技术性公司。如:研发出其它有别于晶体硅、薄膜的新型太阳电池。

  我国大多数光伏企业没有多少研发实力,进入上游的多晶硅提纯行业不现实,而且目前来说产能过剩。产业链有微笑曲线,产业环节同样存在微笑曲线,企业可以针对特定产业环节进行研发。如:改进硅片制造技术,把硅片做得更薄,或通过改进电池及组件制造工艺,以提高电池转换效率,使产品有更高的市场溢价能力。

  说起向发电延伸,建设光伏电站已不稀奇了,已经有企业去欧洲买电站。自行投资建设,建成之后并网,然后直享上网电价收益,基本上没有风险,利润也比较可观,也是一个可供光伏企业参考的新策略。

  比买电站更高明的是卖服务,已经有企业向技术营销发展。为终端客户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,做展示平台,沟通从工厂到终端消费者之间的所有环节,做太阳能里面的宜家。

  抓住机会向两端生长,进入其它产业环节,这与光伏产业内部各环节业务连接方式、生产技术、产业升级等方面因素相关。对多数光伏企业而言,向上走或许没这个研发实力,但向发电延伸则可避开研发弱项。

  向旁边跨一步,将会海阔天空。我国光伏发电已经正式进入1元时代,多晶硅价格下来、组件成本下来以后,将真正刺激光伏装机量的大幅增长,更多的新市场将会打开,

  拿出部分鸡蛋,放到旁边的篮子里,无论向那端生长都会有新的机会在等待。

  本文来源于【壹串通品牌营销策划机构

  转载请备注本文链接:http://www.one-link.cn/index.php/View/post/845.html

标签:尚孟坤  

我的需求与它相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