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策划观点>正文

由大到小,小城镇化发展新模式

壹串通   oishi   2012-08-28

  城市,是否越大越好?

  城市化是工业经济发展的产物。随着工业化的发展,人口由农村向城镇或城市地带不断集中,使得城市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, 城市人口数量不断上升。这个过程中,必然促成一些大、中型城市的产生, 从而出现经济发展中的城市化倾向。

  城市化带来了工业生产的高度聚集(反映为工业产值占绝大比重) ,资本与技术的高度集中,以及经济与政治体制的根本改变。这一切,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地区经济发展。

  但另一方面,过度的城市化也会产生人口过密、住房紧张、交通拥挤、环境污染、犯罪增多等问题。有研究表明,城市生活质量曲线呈倒U型,生活质量与城市人口规模存在平衡值,如果城市规模无休止扩大,这个平衡将被打破,往糟糕的方向发展。

  在工业时代至后工业时代,西方社会曾普遍认为,城市的规模体现出一个国家的发展和发达水平,因此大力发展大型城市。纽约、巴黎、伦敦、东京等城市,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纷纷涌现并闻名于世。

  但随着二次大战后环境污染、社会治安、文化价值观等方面出现的系列倾斜,城市的不断扩大所造成的一系列负面影响也越来越明显:能源短缺、空气污染、热岛效应、酸气酸雨、水系污染、噪音污染、自净能力缺失、私家车激增,道路拥挤、城市特征模糊、社区归属感减弱……

  城市居民能切身体会到,城市的空气越来越浑浊,房价越来越高企,交通费用支出越来越沉重,市民浪费在上下班的时间也越来越多,等等。此外,在城市生活的细部层面,老人所熟悉的有轨电车悄悄地消失了,自行车被逼到街角,步行道被临时停车挤压得狭窄扭曲,孩子们的游戏场地被工地重重包围,往日洒满阳光的小院逐渐被淹没在邻近高层建筑的阴影中……

  小城镇生活可以更美好

  随着大城市负面效应的一一显现,一些发达国家开始反思“大城市文明”所带来的“城市危机”,并着手加以解决。

  一方面,一些大中型城市开始从系统性和全局性考虑城市的规划,如新加坡提出建设“花园城市”、“家居城市”,巴西库里提巴提出兴建“联合国生态城市”,芝加哥和三藩市提出要建设“可持续发展城市”等口号。在中国,前几年还在高唱“大上海”、“大武汉”、“大北京”、“大重庆”、“大广州”的口号,但目前这些城市也在开始寻求新的发展途径,如深圳提出创建“可持续发展的全球先锋城市、生态城市”、天津提出创建“生态城”的口号。而不管是口号还是作秀,以上诸多城市不约而同的做法都在表明:城市在反思,城市在尝试另一条发展道路。

  另一方面,依据经济大师霍华德“花园城市”及卫星城的理论,20世纪50年代末,欧美国家纷纷开始在大城市周边地区建立“卫星城”,从“科学城”、“大学城”、“创意产业城”到各类新城,卓有成效地分解分担了大城市居住及就业等方面的压力。20世纪80年代初,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出版了一部专著《小的是美好的》,文章称“人类需要重新衡量‘大城市’与‘特大城市’对人类生活质量的影响;需要重新回到‘小的天平’,提倡适当控制大城市的过快发展, 积极发展小城市和小城镇。”

  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反思与纠错,欧美的小城市建设已经取得引人注目的成就。欧美从大城市化向小城市、小城镇化的发展已向世人表明:小城镇生活其实可以更美好。

  其一,生活环境更优美。城市小了,排污量就小,空气更清新,河水更清澈,绿地可以达到50%,甚至更多,因为土地本身非常便宜。

  其二,房价不再高不可攀。这样,大多数人都能买得起房子,人们的手头将更宽松,拥有多处住宅也不是遥不可及,而房子周围的环境以及设施无疑也可以更舒适、精细一些。

  其三,社会更和谐。因为城市很小,居民彼此熟悉,不需要太多社交礼节。虽然仍旧存在贫富差距,但是富人很难向周围的人们表现其财富的成功,只能买上一辆豪华车。不过这几乎不具有实际效用,因为穿越城市,步行也只要几十分钟。

  其四,生活依然便利。随着商业的日渐繁荣,大型连锁超市已将连锁店纷纷开设到小城市;人们也可以在周末搭车到中心城市购物,便利的高速公路使人们在当天就可以返回;最近的机场、火车站也只有几十分钟的车程。

  . 本文来源于【壹串通品牌营销策划机构

  转载请备注本文链接:http://www.one-link.cn/index.php/View/post/806.html

标签:城镇品牌营销  

我的需求与它相似